花合文成公主

花合文成公主

花合文成公主(本文素材来与网络,维基百科为主)

传说

观世音菩萨因为见到吐蕃人民的痛苦,流下两滴眼泪,成为度母,化身为两位公主,至吐蕃来解除人民的苦难:其中白度母变身为尺尊公主,而文成公主为绿度母的化身。藏传佛教文献多声称松赞干布迎娶二妃的目的是为了弘扬佛教。在举行坐床仪式的时候,被认定为祖古转世灵童都要向如来佛祖、松赞干布、文成公主、莲花生大师、白朗木女神以及宗喀巴大师等藏传佛教重要人物的塑像进献哈达,以表示尊敬

名号

文成公主藏文:མུན་ཅང་ཀོང་ཅོ་ 或 འུན་ཤིང་ཀོང་ཇོ་[注 2];623年—680年11月1日),在吐蕃被称为汉女氏藏语:རྒྱ་མོ་བཟའ་,威利转写:rGya Mo bZa',或音译为“甲木萨”、“甲木萨汉公主[注 3]),唐朝和亲公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赞蒙。本是唐室远支宗室女,于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亲吐蕃。江夏王李道宗奉敕送其入藏。

人物关系

李姓
出生 武德六年 (623年) 唐朝
逝世 永隆元年十月初五日 680年11月1日(57岁) 逻些城
亲属
父亲 不详,可能是江夏王李道宗
松赞干布
其他亲属 高祖父: 太祖景皇帝李虎 曾祖父: 毕王李璋 祖父: 东平王李韶 叔父: 广宁郡王李道兴

背景

唐贞观八年(634年),松赞干布遣使出使唐朝,唐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出使吐蕃。松赞干布得知突厥吐谷浑都迎娶了唐朝公主为妃,便再次派人到唐朝,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。唐太宗认为吐蕃无足轻重,便拒绝了这一要求。由于当时吐谷浑王诺曷钵入唐朝见,吐蕃特使回来后便告诉松赞干布,声称吐谷浑王从中作梗,致使唐朝拒绝这个婚约。638年,松赞干布遂以此为借口,出兵大破吐谷浑、党项白兰羌,直逼唐朝的松州(今四川松潘),又派使者前往长安威胁唐太宗,声称若唐朝不答应和亲,吐蕃便要大举入侵唐朝。唐朝的松州都督韩威率军迎战,被吐蕃击败。阔州(位于今松潘县北黄胜关北)刺史丛卧施诺州(位于松潘县北)刺史把利步利以阔、诺二州归附吐蕃,周围的羌族部落也纷纷倒戈投向吐蕃,并引诱吐蕃入侵唐朝,唐朝西部边境为之震动。吐蕃的强盛引起唐太宗的重视,唐太宗以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,以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、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、左领军将军刘简为洮河道行军总管,率唐军出击。西藏方面的文献一致表示此战吐蕃获胜。如班钦·索南扎巴的《新红史》就强调唐太宗原本并不愿意嫁公主,是在武力威胁之下才同意和亲。唐朝方面记载牛进达率领唐军先锋部队,趁夜间不备,击败吐蕃军。吐蕃死伤千余人,松赞干布率大军后撤以避其兵锋。吐蕃的数位大臣请求返回,松赞干布不听。八名大臣通过自杀的方式来劝谏,使得松赞干布最终决定撤军,并退出占领的吐谷浑、党项、白兰羌地区,此时侯君集率领的唐军主力尚未到达。唐朝的强盛令松赞干布大为震惊,松赞干布遣禄东赞前往长安,“献金五千两,自余宝玩数百事”以谢罪,并多次催促和亲。贞观年间,由于唐朝过于强大,吐蕃还完全不足与之抗衡。

和亲

传说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所建。贞观十五年(641年),江夏郡王、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吐蕃,以释迦牟尼像、珍宝、经书、经典360卷等作为嫁妆。松赞干布从逻些(今西藏拉萨)赶到柏海(柏海在乌海西南,乌海在青海西南2000多里)迎接。唐封他为驸马都尉、西海郡王。此后,吐蕃与唐朝成为盟友,松赞干布曾遣贵族子弟赴长安学习诗书,后又出兵天竺救出唐使,不过这一盟友关系在松赞干布死后不久便宣告破裂。文成公主在拉萨城北建立小昭寺,以供奉其带至吐蕃的佛像。

根据敦煌出土文献《吐蕃大事记年》记载,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结婚后不久,松赞干布便亲自征讨象雄,花费了三年时间将象雄兼并。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仅生活了数年,两人之间并未生育子女,之后文成公主在吐蕃寡居了三十年。她得到了吐蕃人的尊重。永隆元年(680年),文成公主在逻些城病逝。根据《于阗教法史》683年,吐蕃进行公开祭祀并下葬,[8][9]唐朝遣使臣赴吐蕃祭奠。

根据《旧唐书·吐蕃传》的说法,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人“面”(以红颜料涂面),松赞干布下令废除这项习俗。但事实上这一习俗仍长期风行于吐蕃,青海都兰出土的吐蕃墓木板画上存在赭面的吐蕃人,便是此习俗仍旧存在的证明。后来赭面的习俗甚至传入唐朝,白居易有诗作“元和妆梳君记取,髻椎面赭非华风”说明吐蕃的赭面之风传入唐朝。

后世的吐蕃赞普在与唐朝来往时,往往自称文成公主的后代,对唐朝皇帝声称是“甥舅关系”。例如赤德祖赞唐玄宗的国书就称:“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,又蒙降金城公主,遂和同为一家。天下百姓,普皆安乐。”

相关作品及演员

参考图片

文成公主入藏弘佛图设计图__绘画书法_文化艺术_设计图库_昵图网nipic.com

相关诗句

  1. 《陇西行》(唐·陈陶)

    誓扫匈奴不顾身,五千貂锦丧胡尘。可怜无定河边骨,犹是春闺梦里人!

    黠虏生擒未有涯,黑山营阵识龙蛇。自从贵主和亲后,一半胡风似汉家。

  2. 《三姝媚·怀文成公主》(现代·网友)

    圣城思绪剪。共纯朴藏胞,品茗怀远。布达拉宫,得群山环侍,宝光频现。

    见证和亲,重修好,息兵休战。大汉文明,耕织蚕桑,玉人亲劝。 全把乡愁托雁。

    扫雪域蛮荒,力行身践。誉满番邦,故路称娘热,像依云殿。

    历史回眸,存大爱,天人必善。信是独夫民贼,难追风范。

  3. 《古从军行》(唐代·李颀)

    白日登山望烽火,黄昏饮马傍交河。行人刁斗风沙暗,公主琵琶幽怨多。
    野云万里无城郭,雨雪纷纷连大漠。胡雁哀鸣夜夜飞,胡儿眼泪双双落。
    闻道玉门犹被遮,应将性命逐轻车。年年战骨埋荒外,空见蒲桃入汉家。

4.《阴地关见入蕃公主石上手迹》(唐代·雍陶)

​ 汉家公主昔和蕃,石上今馀手迹存。
​ 风雨几年侵不灭,分明纤指印苔痕。

5.《送和蕃公主》(唐代·张籍)

​ 塞上如今无战尘,汉家公主出和亲。

​ 邑司犹属宗卿寺, 册号还同虏帐人。

​ 九姓旗幡先引路,一生衣服尽随身.

​ 毡城南望无回日,空见沙蓬水柳春。

绘画构图

场景

  1. 可怜新妇倚红妆
    戏梦巴黎 2003 蓝光封面2
  2. 我国河流大都由西向东流入大海。青海有条“倒淌河”,却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。传说文成公主跨入吐蕃地界时,想到以后再难回到生她养她的故土,不觉失声痛哭,点点泪水化成了这条河,引领公主西行。还有人说,这条河原来就有,是向东流淌的。文成公主见水思乡,不禁长叹:天下河水尽向东,惟我一人向西行!话音刚落,湍急的河水突然掉头向西流淌,出现了“天下江河皆东去,唯有此水向西流”的奇观。

服饰

慢束罗裙半露胸

襦裙半臂穿戴

胡服: 翻领、对襟、窄袖、锦边

img

img

img

发型 唐朝美人精致奢华,几十种发型数不清 - 知乎 (zhihu.com)

据史书记载,唐代妇女广为流行的发髻有二三十种,如乐游髻、归顺髻、百合髻、愁来髻、盘桓髻、惊鹄髻、抛家髻、长乐髻、高髻、义髻、锥髻、囚髻、坠马髻、闹扫妆髻等.

img

《清平调词三首》

李白

其一

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。

若非群玉山头见,会向瑶台月下逢。

其二

一枝红艳露凝香,云雨巫山枉断肠。

借问汉宫谁得似,可怜飞燕倚新妆。

其三

名花倾国两相欢,长得君王带笑看。

解释春风无限恨,沉香亭北倚阑干。

文章版权声明 1、本网站名称:好奇的漫步者
2、本站永久网址:https://www.hamletroy.com
3、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,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,如有侵权,请联站长邮箱:hamletroy1@outlook.com进行删除处理。
4、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5、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,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。
6、本站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,如发现链接失效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第一时间更新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9打赏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图片

   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